腌制时间对大黄鱼鱼肉理化性质和烤制品品质的影响
“集美大学”将鱼肉置于由1%TGase、10%食盐和15%山梨糖醇组成的腌制液中腌制,考察腌制时间对大黄鱼理化性质的影响。同时,将腌制后的鱼肉置180℃条件下烤制20min,研究腌制时间对烤制鱼肉风味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腌制大黄鱼的加工工艺改良和利用大黄鱼研发预制调理食品提供理论参考。
扇贝肉的冻干方法
扇贝可食部分的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与鱼类、虾类相似,是一种集食、药、滋补为一体的重要水产食物。扇贝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干贝中高达55.6%。扇贝干制品也因运输、储藏和食用的方便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真空冷冻干燥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食品原有的形状、颜色、营养、味道和风味,并且可以抑制酶和微生物的生长,复水性能良好。
虾露中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虾露以海虾为主要原材料,经过鸡汁等佐料发酵而成,是常见的调味品。主要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油脂等。本方案给出了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虾露中蛋白含量的方法。
双频正交超声辅助不同功率处理对大黄鱼在4 ℃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研究
近年来,超声波预处理技术在水产品保鲜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特定频率下,采用(a)200W,(b)300W,(c)400W的不同功率处理,超声波间歇模式,30s开/30s关周期,超声波处理时间为10min,对照组(CK)为未经超声处理的样品。结果表明,400w超声处理能显著抑制贮藏过程中TVC的生长。
冷藏凡纳滨对虾肌肉软化的生化特性及生物标记物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通过监测凡纳滨对虾冷藏期间肌肉生化因子水平和磷酸化调控酶活性,分析其与质构指标的相关性,探明肌肉软化相关的生化关系,进而识别生物标记物,以期为对虾冷藏期间质构劣化的早期预警与靶向监控提供理论参考。
干制南美白对虾贮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氧化、滋味变化及其相关性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以干制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加速贮藏过程中蛋白氧化、降解及滋味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以期为贮藏过程中基于蛋白氧化来改善干制南美白对虾滋味的防控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光催化技术对牡蛎肉杀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光催化杀菌技术对牡蛎肉进行杀菌,即以无机纳米抗菌物质纳米氧化锌作为光催化剂,辅以紫外光照射,达到杀菌的作用,以期为水产品冷杀菌提供理论支撑。
补充海带摄食对有大豆卵磷脂摄食史的亚成年海胆生长、性腺产量、营养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等单位通过为期23周的饲养试验,研究补饲海带对黄鳝生长、性腺的影响大豆卵磷脂(SL)对海胆发育、营养和感官特性的影响历史。结果表明,饲喂干饲料的中间棘鱼GSI和EAA显著高于饲喂海带的中间棘鱼,但感官品质较差,n-3/n-6PUFA和EPA显著低于饲喂海带的中间棘鱼。补饲海带提高了生殖腺的脂肪酸价值和感官质量,特别是有SL摄食史的海胆。
调味阿根廷滑柔鱼烤制休闲食品加工工艺优化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别以感官评分、硬度、弹性、咀嚼性等为指标,基于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探究不同调味配方和烤制工艺对阿根廷滑柔鱼休闲食品品质的影响,研制一种阿根廷滑柔鱼休闲食品的最佳调味配方和最佳工艺条件,以期为阿根廷滑柔鱼预制食品的开发与生产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马氏珠母贝酶解产物品质改良工艺优化
“广东海洋大学”将通过多手段(漂烫、美拉德反应改良、酵母脱腥、气味掩盖处理)协同对马氏珠母贝酶解产物风味进行改善,并采用电子舌、电子鼻、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物质测定,并辅以感官评价,来对比改善前后马氏珠母贝酶解物风味的变化,旨在为马氏珠母贝肉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热门方案
最新发布企业
- 月旭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上新513篇
- 北京迪科马科技有限公司(迪马科技) 上新116篇
- 上海喆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上新100篇
- 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 上新96篇
-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上新187篇
- 上海禾工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上新107篇
- 上海人和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上新151篇
- 培安有限公司 上新99篇
- 汇智和源生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上新98篇
- 浙江福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上新85篇